長期吃素,為什麼也會罹患「三高」−高血壓、高血脂和高血糖,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呢?
根據衛生署今年剛發布的去年國人10大死因,心臟疾病占第2位、腦血管疾病占第3位,另外,糖尿病、高血壓性疾病則分占第4、9位,這些疾病的發生,與血壓、血糖、血脂肪異常等三高脫不了關係。
相信這是很多茹素者的困擾,素食者即使沒有攝取到動物來源的膽固醇,然而平常食用到的植物油幾乎都是omega-6,就容易導致發炎,所以我們的身體常常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。即使吃素也是容易發胖、影響健康!
專家提醒,素食料理易多油、調味過重,反成為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危險因子。素食者常擔心的維生素B12、葉酸或鐵質攝取不足,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表示,過去調查發現,國內素食者體內維生素、礦物質含量,與一般葷食者差異不大。相反的,全素者所獲得的Omega-6:Omega-3比例為14~20:1,素食者的脂肪酸攝取比例,偏離建議值最遙遠,應該重視適當補充Omega-3來源的植物油來進行比例調整。
平時素食者應少食用濃重調味及精緻加工食品,尤其是素食加工食品,常以大豆分離蛋白、麵筋、蒟蒻或香菇梗等,加工製成「仿肉」,恐因此吃進更多食品添加物。由於素食者無法從肉類攝取鐵質,應該在餐前或餐後半小時內吃水果,透過維生素C增加鐵質吸收率。
而若想要讓身體平衡維持健康狀態,就必須經常攝取含有Omega-3脂肪酸與Omega-6脂肪酸的食物。
以一比一的比例來說,這兩種脂肪酸應該要等量攝取。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油類,如葵花油、葡萄籽油、玉米油、芝麻油等,皆富含Omega-6脂肪酸,所以就算不用特別注意也能攝取到必需的量。
主要問題是Omega-3脂肪酸的部分,由於一般容易取得的油裡極少含有其成分,其中含量最高品質最佳者就是紫蘇籽油,於一般飲食中,僅能攝取到必需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已,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身體經常性地處於Omega-3脂肪酸不足的狀態。
而素食者由於缺乏魚類等Omega-3來源,比起一般人又更加不均衡,因此素食者應及早開始養成攝取Omega-3的習慣!
另外在平時生活中,我們容易感到疲勞的原因,就是因為酸性物質滯留在體內沒有排出的關係。一旦酸性物質的代謝停滯後,血液黏度就會上升,而且變得濃稠。
血液黏稠度上升,會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至肌肉中最細的末梢血管,而像乳酸等疲勞物質就會累積在體內。因此,想要預防並解決疲勞最快的捷徑,就是讓血液循環變好,並遠離三高的威脅!
每日攝取足量,運用有效的Omega-3脂肪酸創造出的體內調整物質,可以讓血液形成良好的循環。
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表示,攝取富含Omega-3脂肪酸,可以維持與Omega-6的攝取比率,Omega-3不僅能降低發炎反應、避免血管栓塞發生的機率,也能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的濃度,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心血管疾病往往是經年累月,或者遺傳造成的,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和作息,平時就要注意脂肪酸攝取的平衡,防止慢性發炎,預防各類疾病發生。